日前,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仿生智能界面科学中心有机纳米光子学实验室郑美玲研究员团队,近期在 3D 微纳机器人的制备与应用方面取得新进展。
斜视是儿童视力发育期常见的眼部问题,早期发现对于预防后续严重的视力损害至关重要。然而,儿童往往难以主动表达视觉不适,早期症状也不易被非专业人员察觉,给早期诊断带来困难。
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近日公布了一款全新的“蜘蛛机器人”,据称其在核反应堆部件焊缝检测方面的速度比传统方法快三倍。
2884次浏览 标签: 蜘蛛机器人; 科技; 俄罗斯Rosatom; 2025-10-27
近日,耐克发布了全新项目 Project Amplify,号称“全球首款动力鞋系统”。耐克表示,这款产品并非为职业选手打造,而是专为普通用户设计。
“十四五”期间,我国建成世界最大的综合立体交通网,运输服务水平大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交通强国建设全面提速。全球首艘标准模块电池换电船“河豚蔚蓝01”今年4月在安徽长江芜湖段顺利下水,前不久该船圆满完成定型试验。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河豚蔚蓝01”是合裕线3000T多功能PACK换电标准船型。该船为何被称为水运“高铁”?它的顺利下水与完成定型试验将对中国在内河绿色智能航运领域带来哪些提升?国际上相关领域的研发、应用进展如何?
近日,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具身智能机器人团队在机器人算法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提出全球首个“力位混合控制算法的统一理论”。该算法无需依赖力传感器,就能让机器人同时学习位置与力的控制,相关任务成功率较只使用位置控制的策略提高了约39.5%。更值得关注的是,其相关论文目前已斩获国际机器人学习大会杰出论文奖,这也是该奖项设立以来,首次由全中国籍学者团队摘得。
据安徽师范大学 10 月 17 日消息,该校校长熊宇杰教授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相关科研团队,在温和条件下利用激光辐照所激发的等离激元光热效应和热电子效应,成功创制出亚纳米级高熵合金。
据科技日报报道,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方璐教授团队在智能光子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研制出全球首款亚埃米级快照光谱成像芯片“玉衡”,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智能光子技术在高精度成像测量领域达到了新的高度。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
日前,复旦大学宣布,该校智能材料与未来能源创新学院梁佳研究员团队研发出的锡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不仅实现了全生命周期无害,甚至突破了光电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
 
     
    恭喜您获得
张线上新客专属优惠券
已为您存入个人中心-我的优惠券
 
     
    恭喜您获得
线上首单专属优惠元
已为您存入个人中心-我的优惠券